来阅书屋
首页 > 耽美 > 若惜、将雨滴飞尽 > 风知道

风知道

目录

  (一)

  碎碎的长发贴在额前,上次理发也不知道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整间教室里像我这样的不多,他们的头发像修剪过的草坪。我夹在中间,算是个特例了。于是我成了老师口中的坏孩子。可我知道,他们都是非常羡慕我这个坏孩子的。一头凌乱的长发对一群正处在青春期的男生来说有着致命的惑,但是为了班导的一句口头夸赞,这只是个惑而没有成为陷阱。他的头发黑而密,刘海早已遮住了狭长的凤眼,可这并没有影响班导对他的印象。他的奖学金和荣誉证书还是他的,而他的长发也在风中甩出了挑衅的划痕。

  (二)

  从那里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很长很长。转首回望,时间流逝,从我脚下匆匆而过。我却一步懒似一步,还是走出了很长的路。

  (三)

  风凉凉的,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那种凉。其实风不凉,还是夏日的那种味道,少却了一股热。这是在冬天。风怯怯的,从栅栏外吹进长廊,小池起了涟漪,一圈又一圈。阳光透过蓝色的玻璃,投下朦胧的光和柔软的热。还有风,夹着水的味道,从大运河掠过,美轮美奂。

  我不喜欢用45°角仰视天空。但现在,那空冥的天,也显得格外豁达。没有了云的天空,虽然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却多了无限的清。相比较而言,与地平线相的那一线天更让我热爱。说不出的那种爱。很自然的抬头,睁眼,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唯美的一线天。或许那里最离近地平线,也最远离地平线,更或许那里远离人间,罕有人至,或许哪里有心底最原始的呼声和少年最执着的信念…

  (四)

  目光一直延伸,陷入长河的波中。

  这是集体的郊游。公车沿着古河道上溯到那个年代:一群赤膊的汉子,弯埋头,一条历史的长河开通了。那帝王,那纤夫,都化为了长河中的一朵花,打了个旋儿又湮灭。不过是瞬间的神游。杨花依旧,春风裁柳,这是一个充盎然情趣的

  烟波浩渺,柔梢轻拂,鸭鹅争戏。还没到真正的涨季。这儿河面宽阔,它本身就是一个被串联在一起的湖。河滩上生机,草还泛着翠,不知名的野花早已怒放。

  班导还算开明,秉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原则让我们自行组合。我、他、悠悠三人一船,在班导的眼皮底下开溜,驶向一个绿树环抱的孤岛。其实用‘一个凸起在凹地的土包’来称谓它更适合,离岸二十来米,上面鸭成群。没有主人。不过他应该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窥探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这些鸭却没有它们主人那般顾虑。闲庭信步般在我们周围转上两三圈,示威仪式一结束,又悠哉悠哉地晃回去,继续啄它们的食,争它们的偶。

  小岛的背面的滩上有一块横卧的熔岩,不知来自何时,出自哪里。坐在上面可以肆意的欣赏着湖面上来回游弋的小船,淘沙的货轮,闲游的情侣…我们却可以凭借巨石的阻拦,躲避他们的视线。

  波虽不柔,仍有水草在油油的招摇。悠悠在一处悬空处坐下,掉鞋子,用脚掀起一帘水花。“好冰啊!”悠悠惊呼,“你们两个要不要试试?”他摇头,面部表情比这一池水还冷。“算了吧,你还是上来吧,别冰着脚。”悠悠吐了吐舌头,朝后挪了挪身子,把脚半悬着。她说这样更能感受春风沐雨的情调。

  (五)

  我们已经离了集体很长时间。在悠悠的撒娇、抱怨声中,我们划着小船回到了河滩,把船还给了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老人很豁达,一头白发在阳光下放着银辉,耀眼夺目。老人读《易》、《礼》,儒道兼修,是渊博之人。说起话来,大有苏子泛舟赤壁的那份豪情。一垂纶竟钓尽。此时,不知发翁可安好,可否有泛舟湖上“独钓寒江雪”的兴致。

  (六)

  忘了有多久,再没来过。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了那个时刻,偶尔回忆一下来慰藉自己离开后的空虚。而这一切,只有风知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