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阅书屋
首页 > 军事 > 巨浪 > 第二十一章 大胆决策

第二十一章 大胆决策

目录

  如果说白佑彬对战局的迅速变化只是感到有点意外,那么就只能用“绝望”来形容金凯德的感受了。

  四月份,听闻白佑彬被派去担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消息后,金凯德还高兴了一阵。

  当时,金凯德刚刚接替斯普鲁恩斯出任第51舰队指挥官。虽然在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到来之前,第51舰队仅仅只是个番号,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另外金凯德能够复出,也是因为斯普鲁恩斯被打入冷宫,威利斯-李需要在西南太平洋上协助哈尔西,不然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对金凯德来说,能够重新抵掌作战舰队,绝对是他事业的转折点。特别是在少了一个最大的威胁之后,只要他能够在第五舰队干出一点成绩来,就能洗刷以往的辱,获得更多的机会。

  正是在看到希望之后,金凯德才一反常态的变得更加积极。

  七月份的时候,金凯德就向尼米兹提出,应该改变作战方式,在发动战略反击之前,消灭一直在后方航线上活动的敌国破舰队。为了让尼米兹相信他的判断,金凯德还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写了三份极为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份是明帝国海军破舰队在美军后方航线上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与巨大损失的调查统计结果,一份是美军破舰队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地战国统计报告。另外一份是美国海军为了保护后方航线投入的护航力量地统计结果。

  谤据这三份调查报告,金凯德做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战略远见的结论。

  破战不但能够影响到战双方的战略平衡。还能对战双方在正面战场上地作战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金凯德的结论非常正确。

  在他之前,美国海军已经有一批年轻军官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只是这些年轻军官要么位低言轻,要么无法接触到更多的资料,从而无法像金凯德那样在调查报告中加入足以让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因此这些年轻军官地观点并没有得到重视。

  只是,这也能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金凯德更擅长搞战略规划。做文职工作。

  这大概与他当初在意大利担任美国海军驻外武官有很大地关系吧。

  作为一名有着远见卓识地海军统帅。尼米兹非常重视金凯德地调查报告。以及所得出地结论。只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金凯德却没有提出实质地建议。

  按照一般人地观点。改变现状地办法只有二个。

  一是加强护航力量。使敌人地破舰队难以击败护航舰队。也就难以威胁到后方航线。二是加强破力量。使敌人在其后方航线上投入更多地护航力量。从而削弱了敌人在破战上地投

  只是这两个办法都不见得有多高明。或者说没有可操作

  美国海军已经力所能及地加强了护航力量。能够动用地战舰。包括那些老掉牙地。仅仅配备了十二英寸节地无畏舰都在翻新之后重新服役。要想加强护航力量。就只能建造更多地战舰。而且是足以对付敌人破舰队地大型巡洋舰。而在护航作战中。如果要用大型巡洋舰对付敌人地大型巡洋舰。就必须使护航舰队拥有兵力优势。不然很有可能遭到敌人破舰队地绞杀。因此。护航成本远高于破成本。

  在金凯德提报告的时候,尼米兹已经让哈尔西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组建破舰队,并且调了数艘大型巡洋舰到印度洋上去执行破任务。另外,还有三支破舰队以珍珠港,以及阿留申群岛的基斯卡岛为依托,在西太平洋上执行破作战任务。也就是说,尼米兹已经力所能及的加强了破力量。可是明帝国海军需要保护的航线相对较少,而且比较集中。另外,明帝国海军还有大量老式战列舰可以调动,也就能够为较短的航线提供足够的保护。如果美军不能投入更多的破战舰,将很难在破战场上见到成效。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传统手段都不可能解决美军遇到的麻烦。

  结果,金凯德能够看出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直到十月初,斯普鲁恩斯返回珍珠港。

  其实,斯普鲁恩斯也早就意识到了破战与护航战的重要,只是在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他没有急于向尼米兹提出建议。

  从此也能看出,斯普鲁恩斯比金凯德更加务实。

  当时,尼米兹相当重视金凯德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斯普鲁恩斯返回第五舰队,恢复了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身份之后,尼米兹就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很明显,尼米兹更相信斯普鲁恩斯的能力,认为斯普鲁恩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尼米兹代的任务,斯普鲁恩斯从来不会推托。

  直到十月底,斯普鲁恩斯才拿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方案。

  这就是美军此时采取的作战方案:利用进攻中途岛为饵,迫使明帝国海军集中破舰队执行战斗任务,从而消灭明帝国海军的破舰队。

  懊方案很大胆,也很有创造

  按照斯普鲁恩斯的分析,此时明帝国海军的重点仍然在西南太平洋上,只要新喀里多尼亚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明帝国海军就不会将部署在塔斯曼海的第三舰队调入西太平洋战区。而且第三舰队此时也仅仅只有三艘快速战列舰,起不到多大地作用。

  只要美军向中途岛施加压力。明帝国海军就别无选择。

  斯普鲁恩斯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尼米兹地支持。

  并不是说,尼米兹认为能够一战定乾坤,可以顺利的干掉困扰了美国海军数年的那几支破舰队。尼米兹也并没有觉得。干掉了对手地几支破舰队之后就能彻底扭转太平洋上的局势,明帝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建造更多的大型巡洋舰,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破舰队。

  尼米兹支持斯普鲁恩斯这一作战构想的原因很简单:反攻中途岛与他一直在策划的战略反击行动不谋而合。

  在斯普鲁恩斯回来之前,尼米兹就一直承受着巨大地压力。

  当时给他制造麻烦的不是明帝国海军,而是麦克阿瑟。随着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一步步退缩,麦克阿瑟对尼米兹在太平洋战区地“不作为”越来越愤怒。甚至扬言要说服总统撤掉尼米兹太平洋舰队司令与太平洋战区司令地职务。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扬言。尼米兹得到了金上将的支持。就算总统倾向于采纳麦克阿瑟地意见,也无权越级去对付尼米兹。

  当然。麦克阿瑟的愤怒肯定产生了效果。

  在总统地压力下,金上将也多次暗示尼米兹。应该在时机成的情况下发动战略反击,减轻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地压力。

  可是。尼米兹不想发动战略反击吗?

  中途岛被明帝国海军攻占之后,尼米兹就成如坐针毡,一天都不得安宁。

  可以说,当初明帝国海军攻占中途岛是一步非常高的棋。这不但使尼米兹不敢轻易调第五舰队的兵力去加强第三舰队,还得让尼米兹想方设法的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从而削弱了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略投入,更让尼米兹时刻都得为夏威夷群岛的安全担心,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太平洋舰队的事务。

  如果尼米兹要发动战略反击,就得首先打下中途岛。

  在此情况下,当斯普鲁恩斯提出反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之后,尼米兹立即就批准了,并且强调作战行动有三个重点,首先是占领中途岛,其次是干掉明帝国海军的破舰队,最后才是歼灭第11舰队。

  显然,尼米兹的命令与其初衷并不完全一致。

  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金凯德就觉得目标过多,难以集中力量,应该有所削减,并且有所侧重。

  谤据金凯德的意见,加上斯普鲁恩斯的支持,尼米兹把最后一个目标去掉了。

  也就是说,要不要歼灭第1舰队,由前线指挥官决定,不列入作战计划之中。当然,因为第11舰队肯定会参加战斗,所以计划中少不了对付第11舰队的部分。

  准备工作从十一月初开始,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一切就绪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与金凯德的位置相互换了一下。金凯德以第五舰队参谋长的身份指挥第52舰队,即由十二艘大型巡洋舰为主力的次级作战舰队。另外,金凯德还要负责指挥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并且负责敌的火力支援舰队。斯普鲁恩斯则以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身份兼任第51舰队指挥官,负责指挥第51舰队。

  显然,这个安排也是尼米兹考虑到了斯普鲁恩斯的经验更丰富才做出的调整。

  无论如何,金凯德对这个调整并不满意,只是他也无可奈何。

  在斯普鲁恩斯率领第51舰队离开珍珠港的那一天,金凯德也搭乘一艘驱逐舰离开了珍珠港,前去与正在赶来的,之前在珍珠港到旧金山航线上执行护航任务的护航舰队会合。也就是说,直到这个时候,第52舰队也只是个空架子。

  一切都不太顺利,可是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到来。

目录
返回顶部